首頁母嬰 > 正文

老師佈置“特殊”作業,要求孩子模仿世界名畫,家長:娃入戲太深

2022-03-31由 皮諾媽媽 發表于 母嬰

模仿,不僅是學習的過程,更是探索世界的方式。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家,從出生開始,就在不斷地觀察和模仿周圍人或事物,隨即成長起來。人類幼崽的模仿能力有多強,你根本想不到。

鑑賞:小學生的名畫模仿秀

為了緩解學生們緊張的學習壓力,放鬆身心,某小學的幾位美術老師佈置了一項形式多樣、趣味十足的作業,立即爆紅於網路:模仿世界名畫。

據學校美術老師介紹:佈置這項“特殊”的作業,旨在讓學生走進名畫,在模仿名畫的動作、服飾、表情及道具中,體會到經典名畫的魅力。同時在其模仿的過程中,學會構圖與擺拍,理解畫家的創作心境。

模仿令一經發出,小學生們立即迸發出了高昂的模仿熱情,透過網上查閱,瞭解及觀察後,藉助家裡的床單、睡衣、浴巾、毛巾等道具,用自身的表情和動作交出了一份份“演技炸裂”且腦洞大開的作業。

·模仿名畫《蒙娜麗莎》

老師佈置“特殊”作業,要求孩子模仿世界名畫,家長:娃入戲太深

這位小學生,穿上媽媽的黑外套,戴上媽媽的黑頭巾,雙手交叉,神情淡定,嘴角微微上揚,浮現“蒙娜麗莎”式的經典微笑。相機一拍,一份少年版的《蒙娜麗莎》名畫就出爐了。對比左邊的名畫一看,就是臉上的肉肉稍微多了一點,哈哈。

·模仿名畫弗裡達卡羅《自畫像》

老師佈置“特殊”作業,要求孩子模仿世界名畫,家長:娃入戲太深

弗裡達卡羅的這幅《自畫像》,最經典傳神的關鍵點,就是標誌性的連眉、頭頂的鮮花、脖子處的項鍊。

而這位小學生,確實抓住了名畫的經典,先用摺紙折出了頭頂所需的三朵花,然後貼上了標誌性的連眉,脖子上還不忘帶項鍊,再配上傳神的眼神,可謂惟妙惟肖。

·詹姆斯。迪索《TheBunchofLilacs》

老師佈置“特殊”作業,要求孩子模仿世界名畫,家長:娃入戲太深

這個小男孩為了模仿優雅的巴黎女人,硬是將婚紗都穿上了,手捧的鮮花與名畫中的也相差無異,可謂模仿的十分成功,不得不給他一個大大的贊。

·達芬奇《抱銀鼠的女子》

老師佈置“特殊”作業,要求孩子模仿世界名畫,家長:娃入戲太深

這位小男孩,為了模仿的更逼真,不僅穿上了名畫中相似的長裙,還頭戴帽子,項鍊。名畫中的銀鼠實在難找,靠著腦洞大開的想象力,硬是找來了一隻狗子抱著。

·張大千《仕女圖》

老師佈置“特殊”作業,要求孩子模仿世界名畫,家長:娃入戲太深

這位名叫黃耀雯的小學生,為了儘可能的模仿名畫,不僅穿上了輕絲漢服、拿起了夏夜圓扇,還特地梳起了和侍女一樣的髮型,將名畫模仿的惟妙惟肖,尤其是眉眼間的神韻,太逼真了。

不得不說,這些小學生們的“演技”十分精湛,模仿起名畫來,簡直是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對於老師佈置的這項“特殊”作業,家長們也是格外支援:

老師佈置“特殊”作業,要求孩子模仿世界名畫,家長:娃入戲太深

有家長對此談到:跟孩子一起選好模仿物件後,我們便一起查閱了名畫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與故事;

也有家長表示:孩子對模仿非常感興趣,也很投入,在整個模仿過程中,陪著他一起觀察、準備道具,儘可能的還原名畫人物的動作與神情,很有意義,是一段快樂的親子時光。

還有家長打趣道:孩子在模仿過程中太逗了,不過演技很好,入戲也比較深!

文文爸在看完小學生們的模仿秀後,猶如看了一次世界名畫展。相信孩子們在整個模仿過程中,也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在全家“上陣”配合完成的互動中,也增進了親子感情。

老師佈置“特殊”作業,要求孩子模仿世界名畫,家長:娃入戲太深

關於模仿的那些事兒

首先,正確認識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有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從出生開始,就在觀察和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小時候模仿周圍人的表情、大一點會模仿語言及行為。尤其是處於“模仿敏感期”(0-6歲)的兒童,家長要科學引導。

文文2歲多時,有次看見媽媽在擦桌子,覺得有趣,也去拿了一張餐巾紙,學著媽媽的樣子去擦凳子。

老師佈置“特殊”作業,要求孩子模仿世界名畫,家長:娃入戲太深

看著文文笨手笨腳的樣子,文文媽溫柔地說道:“文文真棒,這麼小就知道幫媽媽做家務了,謝謝你哦!”聽到媽媽的表揚後,文文擦得更認真了。

文文之所以主動去拿紙巾擦桌子,究其原因,就是模仿了媽媽的行為。當孩子有良好表現時,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體會到“模仿”帶來的快感,從而強化其良好行為。

其次,如何引導孩子模仿

模仿,其實就是常說的“有樣學樣”,實則就是演,比如小學生們模仿的名畫秀,就是透過感知名畫人物的神情、動作,然後自己演繹出來。在“演”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從行為準則、技能、理解他人等方面,來科學引導孩子。

在模仿過程中,克服孩子的恐懼心理

文文很怕打針,為了降低她對打針的恐懼,空閒時間我們會經常在家扮演醫生和病人的遊戲。文文爸當醫生,文文來當病人,文文爸會模仿醫生的樣子,要求文文伸出胳膊、塗抹碘伏,然後有模有樣地給他打針,並安慰她:不用害怕哦,就像小螞蟻咬了一下,你看,是不是不痛。完後,還會給她一張小貼紙。

隨後,又讓文文來扮演醫生,文文爸來當病人,讓文文模仿醫生的樣子,來給爸爸打針。這樣一來二去,文文對打針也沒那麼恐懼了。

在模仿過程中,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

說到模仿,文文爸就想起了《爸爸去哪兒》中的一幕:張亮躺在床上模仿兒子天天,而天天則站在床上模仿村長講話。期間,張亮扮演的天天,在村長講話時不停搗亂……

老師佈置“特殊”作業,要求孩子模仿世界名畫,家長:娃入戲太深

一次簡單的模仿,就讓天天理解了“當別人說話,自己搗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與其絮絮叨叨地給孩子講道理,其效果不如跟孩子來一次角色互換的“演練”。在模仿與演練的過程中,會讓孩子更懂事、更善解人意。

在日常模仿中,讓孩子學習到技能

比如文文模仿媽媽的樣子,拿餐巾紙擦凳子時,就是在嘗試學習新技能。另外,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來模仿父母收拾家務、模仿父母炒菜、做法等。

這些簡單的模仿遊戲,不僅孩子玩得開心,還能從中學到技能,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天生就擅長模仿,同時又極具創造力。無論是模仿名畫人物還是模仿身邊的人,對孩子來說,都是有利的。

互動話題:你怎樣看待孩子的模仿呢?最喜歡上面的哪副模仿畫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