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學習國際象棋時,家長應注意的四個建議

2022-03-23由 國際象棋業餘愛好者 發表于 母嬰

國際象棋是一間溫室,在那裡,性格的果實比在生活中結得更成熟。

——愛德華 摩根 福斯特

學習國際象棋的過程中,孩子受老師和家長的影響,往往重視對開局、戰術組合等技術技巧的掌握,易忽略對棋道的領悟。所以,在學習國際象棋的過程中,家長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國際象棋是遊戲——體驗遊戲之樂

國際象棋是遊戲,是強調國際象棋的趣味性。它有立體美觀的棋子,棋子還有讓人心動的名字——國王、王后、騎士、城堡、主教和士兵。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對孩子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孩子會很高興地在黑白相間的棋盤上,來回移動棋子,玩“吃子”的遊戲,享受著扮演各種角色的快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切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然而興趣這棵嫩芽,需要家長的細心呵護。很多家長會和孩子一起學棋,有的家長甚至早已精通國際象棋的規則和技巧。一般來說,剛剛接觸國際象棋的孩子是很難戰勝同時學棋的家長的。而這個時期卻是他們渴望在父母面前展示所知所學的階段。家長在和孩子對弈時,讓孩子開心地在棋盤上吃子,並最終贏得勝利。這對於剛學棋的孩子很重要——滿足自信,獲得成就感。如果孩子屢屢受挫,他們容易變得懊惱而不斷地要求悔棋,甚至賭氣不再下棋,對自己產生懷疑,學棋的興趣也會減退。

二、國際象棋非遊戲——學會修身養性

國際象棋不單純是一個遊戲,它應該是一項有利於養成溫文爾雅、處亂不驚等高雅性格的運動。而這依賴於下棋中好習慣的養成。

首先,下棋要尊重對手。尊重對手也是尊重自己,以及自己所下出的國際象棋。家長和孩子對弈的時候,要注意養成對弈前、對局結束後握手的習慣。這雖然看似無足輕重,卻蘊含了很深的道理,並且能影響孩子的心態和心境。對局前握手,是告訴對方“我們是對手,但也是朋友,要一起奉獻一場精彩的棋局”。而對局結束後的握手,如果是自己勝了,則表示肯定對方的實力和承讓;如果對方勝了,則表示祝賀;如果是和棋,則表示握手言和。尊重對手是一種風度的體現,也讓孩子更珍重所經歷的每一個過程,以及陪伴他成長的每個對手和朋友。

其次,讓孩子意識到棋盤上沉默是金。孩子在下棋的過程中,總是喜歡講話,比如“將軍!”“吃子!”“王車易位!”“跳馬!”等自己認為很帥氣或很興奮的招法,這和孩子心理活動的外顯性有關。此外,孩子在看棋時,也會不自覺地脫口而出:“該誰走了?”或“吃他子啊”之類。家長在平時和孩子對弈的過程中,應該以身作則保持沉默,告誡孩子對弈無需言談,自己的意思會透過棋子傳達給對方。而下棋不語這一習慣的養成,會讓孩子更具涵養,同時讓孩子更能深入思考,不為周圍事物干擾。

最後,告誡孩子,下棋時要認真思考,謹慎抉擇,一旦落子,就不能悔棋。如果家長縱容孩子悔棋的請求,那麼孩子就很難用心思考,因為他知道,即使自己走錯了棋,也可以重新來過。當孩子走了一步壞棋要求悔棋時,家長應回絕孩子的要求,並言傳身教,告訴孩子自己走出的棋,自己要勇於承擔它的後果。同時告訴孩子,一步棋並不能導致整盤棋的失敗,仍然有機會在後面的對弈中彌補回來。這時,家長也可以故意送出失誤,讓孩子從後悔的心情中走回來,認認真真下好接下來的每一步棋。

三、不以成敗論英雄——放平心態

國際象棋是一項競技運動,不可避免地有勝負輸贏。家長不可過分看重成敗,雖然合宜的批評會激發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也會增加額外的心理壓力——孩子可能會變得畏手畏腳、患得患失,甚至有可能為了取得勝利免遭批評而不擇手段。實際上,一時的勝負並不能說明問題。也許孩子下出大半盤的好棋,卻在最後一擊不幸失利,那麼孩子之前的表現仍然值得褒獎和鼓勵;也許孩子一開始就力不能敵,很快就輸掉了棋局,但如果他仍然頑強戰鬥到最後一刻,這種精神就值得肯定。家長所做的,就是鼓勵孩子勝不驕、敗不餒,發揮出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提高棋藝,養成堅強的意志和頑強拼搏的品格,這才是決定孩子一生得失的關鍵因素。

四、強者之路沒有捷徑——多思考

提高國際象棋水平,沒有捷徑可走。國際象棋存在技巧,但不能投機取巧。一些開局“四步殺”和開局“陷阱”等招式,或許有助於孩子輕鬆地贏棋,但容易讓孩子停滯不前。這些投機取巧的方法,本身是違背棋理的,孩子一旦從中獲利,就不免心存依賴,可能會懶於思考,少有創新。家長引導孩子學棋,應該鼓勵孩子多思考,發揮想象力,勇於嘗試,而非尋求一種可以贏棋的捷徑。

國際象棋是一個遊戲、一項運動,但它更是人生的縮影。在這裡,養成良好的品格比任何一時的勝負更重要。家長要著眼於長遠發展,才會讓孩子的品性日益成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