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和孩子溝通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2022-01-16由 西餐其實很簡單 發表于 母嬰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寬,家庭教育對爸爸媽媽來說越來越繁重。那麼在當前家庭教育中,爸爸媽媽如何做好和孩子的溝通問題,增進與子女的情感交流,這一環節則是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問題。

一、家庭教育中溝通對孩子的必要性

1.溝通是家庭成員共同的生活需要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每天都在進行。家是家庭成員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家庭成員心靈的港灣,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交流,受教育者可瞭解教育者的期望,受教育者之間進行交流,可形成一致的家庭觀念,從而確保家庭生活的平穩執行,在此基礎上才能順利開展家庭教育。

在子女接受學校教育之前,家長透過與子女溝通,可讓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並培養子女的道德觀念。在這一時期,知識的教授主要透過溝通來實現。家庭教育是家長對子女開展的、促進其身心發生變化的教育總和,不論是父輩還是母輩其主要透過溝通來向子女傳授他們的經驗。

和孩子溝通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2.溝通是化解家庭成員矛盾的基礎

家庭教育中往往包含兩種矛盾,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之間的矛盾,以及各教育者之間的矛盾。前一矛盾發生的根本原因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不論是生活觀念、人生閱歷還是成長經歷都相差較大,雙方之間的主觀願望存在分歧。後一矛盾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各個教育者在同一時期均為教育者的身份,但教育者之間的觀念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開展教育時容易出現矛盾。

不管是哪種型別的矛盾,都必須要做到互相理解,這樣才能有效解決矛盾,找到雙方之間的分歧點,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處理。此外,開展有效地溝通,可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讓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內容。

3.溝通是提升家庭凝聚力的有效途徑

家庭關係一般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所有家庭成員通常具有相同的利益關係,所以,以有效地溝通為前提,家庭才能形成一種和諧、友愛的關係,從而增加了家庭的凝聚力。若成員之間出現了不同意見,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可激發每位成員對美好家庭的嚮往,受教育者認同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並會主動為了實現教育者的期望而付出行動,有助於家庭教育的有效開展。

和孩子溝通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二、家庭教育中忽視與孩子溝通帶來的危害

1.缺乏溝通影響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

中國的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長大後能夠有一番成就,家長的這些美好願望有時卻會成為彼此關係中的一堵圍牆。爸爸媽媽對子女的期望過高,在一定情況下可起到提升子女道德與學習水平的作用,但不切實際的期望則會讓子女倍感壓力,甚至讓其產生逆反心理,結果適得其反。正所謂嚴師出高徒,但是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喪失了有效的溝通,再優秀的學生也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說面對爸爸媽媽的嚴厲要求不敢迴應,缺乏個性,或者在受到家長長期的“壓迫”後,子女不堪負重後選擇了不歸路。

教育者之間若缺乏有效地溝通,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倘若教育者之間的溝通缺乏有效性,那麼彼此很難形成一致的教育觀念,在開展教育時必定會產生較多矛盾,當矛盾過多而演變成頻繁的爭吵時,反而會給子女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如今很多不和諧的家庭都導致孩子變成問題少年。爸爸媽媽間的關係不好會讓子女缺乏安全感,從而緊閉自己的心門,拒絕與爸爸媽媽溝通。由此可得知,有效地溝通有助於孩子形成樂觀的性格以及健康的心理。

和孩子溝通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2.缺乏溝通影響爸爸媽媽對子女的瞭解

家長與子女在同一個屋簷下會生活較長的時間,互相已經十分熟悉,不過各自仍有屬於自我的私密空間,倘若爸爸媽媽不能與子女進行有效地溝通與交流,對方的內心活動便無從知曉。儘早發現子女出現的問題且提前預見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後果,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成長多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現如今大部分爸爸媽媽與子女之間地溝通並不太順利,具體表現為爸爸媽媽不太關心子女,雙方之間無法互相理解,導致家庭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三、家庭教育中爸爸媽媽做好與子女溝通的策略

1.多措並舉,有聲溝通與無聲溝通共存

在家庭教育當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透過有聲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倘若不進行有形交流則無法達成共鳴,也無法發現問題。所以,家庭教育應該主要採取有聲語言的溝通方式,爸爸媽媽對孩子開展必要的家庭教育之外,並配合無聲語言的溝通方式。

說當孩子成功做好了一件事情之後,家長語言表達之後,還可以對孩子豎起大拇指,充分表示對孩子的肯定,有時候無聲語言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當爸爸媽媽發現子女想要溝通時,應立即予以回覆,否則將會讓子女溝通的積極性受到打擊,不利於後期的溝通,並降低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信任感。

2.構建機制,形成制度化的溝通機制

對於家庭教育而言,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這並不表示溝通的次數越多越好,有時過量溝通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子女對爸爸媽媽的喋喋不休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必須形成制度化的溝通機制。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適當開展一些有深度的談話,教育者與受教育之間都彼此坦誠相待,說出自己的實際想法。當孩子呱呱墜地之後,爸爸媽媽就應持續對其開展家庭教育,形成制度化的溝通機制之後,可以讓爸爸媽媽在第一時間掌握子女遇到的問題,並給予其及時的引導與幫助。

此外,爸爸媽媽同時扮演撫養者與教育者的角色,能夠讓其更快獲得子女的信服。因此,爸爸媽媽必須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

3.相互理解,建立以理解為基礎的溝通方式

子女猶如禾苗,家庭則是培養禾苗成長的土地,只有土地的營養足夠肥沃,禾苗才可以茁壯的成長。爸爸媽媽與子女之間的溝通好比潺潺的泉水,可同時滋潤土地與禾苗。雙方之間的溝通應以理解為前提,家長必須具備足夠的耐心,對子女的引導必須循序漸進。只有這樣,家長的願望才有機會實現。

子女的教育任重而道遠,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過於著急很可能引發不可預想的後果。作為家長必須站在子女的角度考慮問題,與孩子溝通時不預設任何立場。當爸爸媽媽真正的去理解孩子了,孩子才會用心去聽取爸爸媽媽的意見,認真思考爸爸媽媽所提出的觀點。家長需要去理解子女的所思所想,若溝透過程中遇到了阻礙,應該保持冷靜,切勿因為一時衝動而做出傷害彼此感情的事情。

總之,爸爸媽媽作為子女的啟蒙老師,爸爸媽媽的教育將會對子女的性格以及行為造成深遠的影響。在家庭教育當中,爸爸媽媽的教育必須確保科學性與合理性,爸爸媽媽不能僅僅在語言上表達,還要在心理方面做足功課,這樣才能確保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