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命運向左,基因向右

2021-12-19由 愚者的小世界 發表于 母嬰

我們常說命運無常。

其實這話不對。

所謂個體的命運,是基因與外部環境互動的結果,這種結果具備隨機性,所以讓個體的命運看上去無常。

而基因是有力量的,基因的力量塑造了人類群體的行為模式。

人類的個體無法抗拒這種力量。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類個體的命運也許無常,但是人類整體的命運會遵循特定的軌跡向前進。

基因在上帝設計之初,就必須遵循兩個基本原則:

1.採取高勝率的方式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2.確保可能帶來高收益的小樣本存續。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兩個有趣且殘酷的原則。

A匱乏與充裕

人類的外部環境不管發生怎樣的變化,有一個評價標準是始終不變的:

生存的資源是匱乏還是充裕?

當生存資源匱乏的時候,東亞突變型GHRd3基因表達就會擴張;

當生存資源充裕的時候,東亞突變型GHRd3基因表達就會降低。

什麼是東亞突變型GHRd3基因呢?

一百多萬年前,矮小的智人與高大的尼安德特人曾經有過小規模的雜交行為(就是你想的那種),雖然後來智人無情的團滅了尼安德特人,但是這種雜交行為還是讓突變的GHRd3基因保留了下來。

這是基因的理性選擇,因為突變的GHRd3基因具備一種神奇的功能:

它可以讓智人攝入更少的熱量,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

簡單來說,就是讓後代的體型發育更小、身高更矮,來降低對食物熱量的需求。

在匱乏的環境裡,這無疑能夠大大提高生存的機率:

因為體型更大、新陳代謝速度更快的大高個(比如身高接近2米的尼安德特人)很容易在匱乏的環境中死於飢餓。

但是硬幣都有兩面。

在長期匱乏的環境裡,突變的GHRd3基因在擴張的同時,也會對人類群體的整體行為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

突變的GHRd3基因會影響人類大腦的生理發育:

高擴張的GHRd3基因會讓人類整體採取更加自我和掠奪的生存策略,同時降低協作和利他的慾望。

從生存的角度來說,這是基因理性的選擇。

在匱乏的環境裡,無疑黑暗森林法則更能適應大自然的殘酷篩選。

反之,當環境變化,生存資源充裕時,突變的GHRd3基因就會大幅降低自己的表達。

隨之而來的結果是,人類群體會傾向於攝入更多的熱量、加快新陳代謝的速度、體型開始增大,以及增加協作和利他的慾望。

正常來說,人類環境的變化有一個漫長的過渡期,從匱乏的環境到充裕的環境,往往要經歷幾代人的時間。

所以人類群體的整體性格變化也是潤物細無聲的。

比如歐美的白人族群就是如此,從早期冷酷無情、掠奪為生的海盜和劫匪到今天沉迷於道德口號的白左聖母,經歷了近百年的時間。

這種群體行為模式的大轉彎,本質上是生存資源從匱乏到充裕的過程中,由基因的力量所主導的。

在中國,這幾年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發生:

因為進入現代文明的時間太短,而發展的速度又太快,導致中國人的生存資源在短短三十年內就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在這三十年的時間裡,僅僅不到一代人的時間,中國人就從極度匱乏的環境過渡到充裕的環境,這對於當代中國人的體型以及性格造成了巨大的變化。

在最近十多年裡,中國的年輕一代人身高增長了整整9釐米,這是與父輩們相比巨大的變化;

除此之外,中國的年輕一代人與老一輩在性格上也發生了巨大的差異。

老一輩人基本都是從匱乏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更強、協作以及共情的能力更弱;

而年輕一代人基本都是從充裕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更喜歡協作、也具備更強的共情能力。

從道德的層面看,年輕一代人無疑更好;

從鬥爭的層面看,老一輩人無疑更強。

所以,如果你有時候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可理喻,請適當的寬容,因為你們從小生存的環境不一樣。

是基因的力量塑造了他的行為模式,而非他生來如此!

B慾望與目標

在人類這個群體中,絕大多數普通人都是慾望導向型的行為模式。

他們的人生目標是隨時跟著自己短期情緒(或者是慾望)的變化而變化。

比如:

在20歲的時候,他可能想做億萬富翁;

在30歲的時候,他可能想做千萬富翁;

到了40歲的時候,他可能只想退休前還完房貸就行;

到了50歲的時候,他可能只求能夠把剩下的幾十年平平安安的過完就好;

……

你不能主觀的認為這種行為模式很low。

因為這種行為模式在生存方面的勝率最高。

但是慾望導向型的行為模式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它沒辦法讓整個人類群體的行為產生迭代變數。

什麼是迭代?

直白點說,迭代就是進化。

在量的臨界點上催生質的變化。

因此,基因在大樣本的行為模式中,又理性的保留了小樣本的行為模式。

這種小樣本,就是目標導向型的行為模式。

目標導向型的人類在整個人類群體中都是少數派。

他們可以為了一個目標的達成而長期壓抑自己正常的慾望。

對於他們來說,目標高於慾望,結果高於過程。

比如:

在20歲的時候,他可能想做億萬富翁;

到30歲的時候,他雖然一文不名、無妻無子,但是他依然想做億萬富翁;

到40歲的時候,在多數人還在為房貸發愁的時候,他依然在思考如果賺更多的錢;

到50歲的時候,可能他的身體已經差了,但是他依然以積攢財富為最大甚至是唯一的生存目標;

……

這種行為模式的人不適合生存,因為一旦目標的設定出錯,則會大大佔用其他方面的生存資源。

就像自然界的麋鹿為了求偶而讓自己的角長得足夠大,雖然更容易達成求偶的目標,但是也會讓自己被猛獸殺死的機率大增。

從生活的角度來說,這種人也許過得很失敗,因為他為了目標的達成放棄了太多太多人生的樂趣。

但是從基因的角度來說,這種行為模式又是必須存在的。

因為極端的行為模式往往會帶來兩個極致的結果:

要麼極致的失敗,要麼極致的成功。

每一個極致的成功都可能讓人類這個群體的文明發生迭代。

古往今來,每一個成功的聖賢、英雄、科學家、藝術家等傑出人物,也許在個人的生活上是徹底的失敗者,但是他們的成功確實推動了人類整體的進步。

也正是因為這些小機率的成功,才讓目標導向型的基因延續了下來。

結束語:

人類個體的命運當然是無常的。

因為外部的環境隨時處於變化中。

但是人類群體的命運無疑是有序的。

絕大多數人在基因的力量干預下采取高勝率的生存方式,來確保群體的規模不出現崩盤;

而少部分人也在基因的力量干預下采取高賠率的行為模式,來確保整個群體有序的迭代與進化。

所以,如果你沒有取得世俗的成功,這不是你的錯,這是基因的力量;

所以,如果你取得了世俗意義的成功,你也不用過於驕傲,這是基因的力量與環境共振的結果。

命運無常,但基因有序!

最後的最後,我確定最後一段話不是在安慰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