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2021-12-19由 牛爸津媽 發表于 母嬰

碰上一個數學家隊友,是萬分之一的機率。

——小7媽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好多年前,我給我家隊友補了條居家穿的褲子,裡面特地襯了一塊粉色的小碎花布頭。

這兩天疊到這條褲子,突然還挺感慨。因為他從外面看起來也是這種低調沉靜的深藍色,但如果撕開一個口子,會發現深藏在裡面的粉色碎花“少男心”。

01

我和小7爸的初次見面,是在牛津大學新學期的第一堂國標舞課上。他除了中文極好,並沒給我留下什麼特別的第一印象——瘦高、發稀、聲輕,就像那條低調樸素的藍色褲子。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Wesley Hall@Oxford,我們認識的地方

一週之後,他約我去參加舞蹈的練習課。

有一個舞步叫“spin turn”,我總是在小7爸邁出去之後才反應過來。華爾茲是兩個人的舞蹈,只有雙方配合默契,女方才能感知到男方的微妙姿勢變化發出的訊號,知道下一步該跳什麼。

但那才是我們的第二次見面。

就這樣,大半節課都是在踩腳、卡殼和重來中度過。後來我實在是不好意思了,就提出來:“要不你提前告訴我,什麼時候打算做spin turn吧!”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曲子又開始了。就在我毫無準備的時候,小7爸忽然抽出一隻手窩起來靠在嘴邊,像告密者一樣在我耳邊俯身噓聲說了句:“spin turn”。

就是這一句,讓我突然覺得這人除了脾氣好,其實還挺有意思的!

多虧了這點“有意思”,我們才有了後來的故事,組成了家庭,有了小7。如果沒有這點“意思”,我幹嘛非要和自己過不去,找個搞純數學的做老公呢?

他們還不像搞其他領域科研的,工作時至少需要個實驗室或一臺電腦。研究純數學唯一需要的“裝置”,就是一顆腦袋,一張紙,和一支筆而已。

所以,他們可以隨時隨地“靈魂出竅”,連招呼都不打一聲。

如果在吃飯時,忽然看到坐在對面的小7爸手裡那雙伸出去的筷子,停在半空中不動,然後開始划起魔咒……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那妥妥是他又在把我的大餅臉當黑板了!對了還有,作為數學家家屬,不要輕易參加他們的聚會。

有一回,一個知名的數學教授請我們去他家喝茶,他太太端上來自己做的蛋糕。

“味道真不錯”,我禮貌地讚許。

“謝謝!我用了6個某某名牌雞蛋呢!”

“嗯,好吃!”教授的話音剛落,就把頭轉向了小7爸:“上次談到的那個問題,你怎麼看?”

接下來的那個下午就是,餐桌的一邊,是數學家在討論數學;餐桌另一邊,是主婦在聊孩子損老公。

02

你要是懷疑像小7爸這樣的佔全球人口萬分之一不到的“稀有物種”,在家能帶小孩麼?我一點也不會奇怪。

對於習慣了思考“如果1=2”的大腦來講,帶小孩這事太“務實”了,他們搞不來啊!

所以,在小7把話說利索之前,和她爸的親子互動多半是這種風格。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還不會講話,不好玩”,是小7爸最初對自己小情人的評價。現在小7兩歲半了,情況多少有了點改觀:

“爸爸唱歌”!“爸爸抓我的腳,把我拎起來去刷牙”!

“爸爸看書”!“爸爸我要在你肚子上跳”!

“爸爸玩牌”!“爸爸用兩個枕頭砸我”……

一個“頭腦發達、四肢簡單”的爸爸,到底還是養出了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女兒。

如果小7現在會寫字,日記裡肯定有一篇叫《數學家爸爸再高階,終究還是個爸爸》。

“你自己搞數學的,也不給女兒啟蒙啟蒙?”我有點沒好氣,還有點幹捉急。

結果,好不容易等到他開始教小7打牌了,卻一點也不“高大上”!等你讀完《在帶娃玩牌這方面,我的數學家隊友是個最強王者!》,就會明白我的心情了。

不過,時間一長,我算是看出了小7爸未來帶娃的潛質,對他是越來越有信心。

不說虛的,你看看他最近讀的這些書都什麼亂七八糟的啊?看來

以後像科普啊數學思維之類的育兒重任,應該可以放心地教給他。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還有哦!你絕對想不到在小7爸的辦公桌上,擺著一隻謎一樣的“吉祥物”。

“它長了5隻眼睛和一隻長長的手臂,上面有隻鉗子抓東西吃。可不可愛?”他指著書中一段話,笑著問我。

“呃,這蟲子長得夠特別啊!”

“它不是昆蟲,也不是蝦,叫Opabinia(歐巴賓海蠍),屬於海蠍目。”

“你這看的什麼書?”我翻了翻封面,《Wonderful Life》。

後來我帶小7去水族館,還真看到了歐巴賓海蠍的小模型,就毫不猶豫買下來送給小7爸作為驚喜。第二天,就被帶到他的辦公室做吉祥物去了。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簡直“罄竹難書”。

當年他讀博的時候,特地休學跑到中國來學中文,僅僅是因為想幹點“做數學”以外的事。所以,當他把關注點從“數學”身上移開時,我都不知道家裡的對話會出現什麼主題!

早餐吃香蕉,問我知道香蕉的發源地是哪嗎?晚餐吃著土豆,問我知道土豆是從哪裡來的?週末大餐吃完煎鹿排再吃木瓜,他又若有所思:

“可能直到1000年前,都沒人同時吃過這兩樣東西;直到100年前,也許只有國王才有可能。”

“你最近又在看哪本書了?”我問。

“《Guns, Germs, and Steel》”

“看這幹嘛?有啥用呀?”

“瞭解世界,瞭解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怎麼會沒用呢?

那你說,什麼有用?”

“對對,就跟你做的數學一樣。反正說不出有啥用,也說不出有啥沒用。”

講真,雖說我們都在一起十年了,我還會偶爾懷疑:

小7爸研究的那些數學問題,又不直接解決實際問題,到底幹嘛用?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我曾經聽過他給大學非數學專業的老師做過一個講座,主題是“有關數,和數的影子”。從數字“1”開始,他講原始人結繩記事;再講到神奇又有用的數字“0”,最後侃到可除代數的n維空間。

前面我還能跟得上,到最後說到可除代數的空間結構只有一維,二維,四維和八維的時候,我已經徹底暈菜了。你說小7爸研究的這類知識有用嗎?

實際上,這個理論已經被應用在編碼理論,用於加強無線傳輸的安全性和效率。也許一百年以後,他們的某個研究成果會被某個領域的專家用來搞某個驚天發明。

但是就今天、今年、甚至這輩子而言,

做數學最大的益處,可能只是滿足了小7爸自己對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而已。

03

孩子的到來,給我們兩個的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至少舞蹈課是再也沒去上過了。小7爸把他花在數學上的愛和花在我身上的時間,抽出了很大一部分放到了小7身上。

有了小7之後,我做了一個讓人“看不起”的決定(心路歷程都寫在這裡了)。一邊回家做全職媽媽,一邊也開始擠時間寫一寫育兒公眾號。

畢竟自己當年在牛津唸的專業,就是“兒童發展與教育”。現在有了自己的小白鼠,當然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做實驗”的機會!我希望自己能一眼望到六年後,腳下每走一步都不彷徨,所以給小7制定了一個《0~6歲早教規劃框架》。

而我開育兒公號的初衷,除了督促自己即使當了媽也不要脫離專業學習之外,還想在學術研究和非教育專業的父母之間,架起一座連線的橋樑。

可無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寫出的育兒文章總帶著一點“學究氣”,不夠接地氣。直到有一回我問小7爸:

“純數學到底有什麼吸引你的?”

“它很乾淨,很美。”

“具體點說,怎麼個美法?”

“簡單、自然、好懂。”

為了追求“乾淨”和“美”,他會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去把它簡化再簡化。所以,

越厲害的高手反而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在最短時間內把問題說清楚,絕不會故弄玄虛。

他這句“簡單、自然、好懂”,讓我忽然醍醐灌頂!

育兒和寫育兒文章不也是這樣嗎?如果孩子不能理解我說的,如果讀者不能看懂我寫的,那一定是我沒有把問題解釋得足夠“簡單、自然、好懂”。

現在小7兩歲半,剛好開始了她從認數開始的數學啟蒙,我也開始思考如何用“簡單、自然、好懂”的方法,讓女兒從一開始就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所以,我默默地把以前準備好的數字卡片收了起來,用方塊積木做了像這樣的一個數字和數量的對應玩具。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這是“長頸鹿1”。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這是“天鵝2”。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這是“臭屁3”。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那天晚上,小7爸回來看到我在畫板上歪歪扭扭的“傑作”,平常不夸人的他竟然說了句:“這是你自己想的嗎?好玩!”

我沒想到,因為有了小7爸,不怎麼喜歡數學的我還是和數學結下了不淺的緣分,我看待問題的方式也受到了他潛移默化的影響。

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他總是一副不慌不忙,擺事實講道理的樣子。

剛開始我是有點不理解,有點敬佩;到後來我生氣他不會轉彎、不懂共情;再到現在我突然發現,自己也不知不覺也慢慢學會了用他那種帶著批判性“眼鏡”思考問題的習慣。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漫漫育兒路,也是夫妻兩個人在肩並肩,跳增進了解、互相磨合、共同進步的華爾茲!

隊友強大,我們省心,但同時也會像照鏡子一樣,時不時督促自己要成為更好的我,精益求精。還好這條路上你不是一個人,有我們陪著你,還有小7伴著你的寶貝!

一篇文章太短,還有很多吐槽和感悟想說,以後還有更多我和我家隊友日常帶娃的趣事和乾貨

,很多我們因為身處三國文化對教育的不同理解和碰撞。

加個關注,交個朋友。讓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一起,健康、快樂、充滿好奇地長大。

我先為努力進步的數學家隊友點個“在看”吧:)

有一個數學家當隊友是什麼體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