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2021-10-28由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發表于 母嬰

孩子的教育,是每位家長都十分關注的“重點問題”。為此,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但自己早早地開始學習育兒知識,還給孩子報一大堆的早教班、培訓班。其實,對孩子的教育,根本不需要這麼刻意。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的內容,生活囊括了幾乎所有的“教育”。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反覆強調,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與教育是一回事。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件事,都是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良好契機,比如,近些年頗受家長關注的“食育”,就是圍繞“吃飯”這件事,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教育。

我家若蘭特別喜歡吃餃子,昨天下午帶她一起去買餃子皮的時候,被告知“賣完了”。店主見若蘭一副很失望的表情,就對若蘭說“那就讓你媽媽給你擀餃子皮吧”。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若蘭回頭望著我,說:“媽媽,我想要吃彩色的餃子”。我想,既然準備自己動手和麵、擀餃子皮了,那就滿足一下孩子的心願吧。於是,我和若蘭一起動手,做了美味的彩色餃子,順帶給若蘭上了一堂餐桌上的家庭教育課。

特別說明:因為是和孩子一起做,不方便現場拍照,文中所用圖片,部分是往日舊圖,部分來源網路。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來,“廚房教育”大有裨益!

俗話說得好:要吃飯,大家幹,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家若蘭從1歲多開始,我就讓她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來。一方面,我一個人帶孩子,我做飯的時候,把她也帶進廚房,方便我隨時看護,另一方面,在國外,“食育教養”早就十分流行,“廚房”被當成教育孩子的“好課堂”。

在日本,不少父母會帶孩子上“親子料理課”;在美國,幼兒園會開設很多烹飪課,老師會帶著孩子們一起烤餅乾、打果汁、拌沙拉等。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來,好處多多。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1、讓孩子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現在的孩子都比較金貴,什麼事情都有家長代勞,導致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孩子最終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因此,讓孩子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的勞動技能,就非常重要了。

比如,做飯的時候,家長不妨讓孩子也一起參與進來,比如:詢問孩子想要吃什麼,和他一起去買菜,然後讓孩子擇菜、洗菜、淘米、拿調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讓孩子嘗試炒菜、蒸米飯。。。 。。。這樣做飯的過程就會很有趣。如果你讓孩子參與烹飪,他們100%感興趣,並且還會想做更多的事情。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在廚房忙碌,能給孩子提供獲得成就感的機會。這次的餃子餡,是若蘭最喜歡的香菇包菜雞肉餡,若蘭和我一起把所有的食材清洗乾淨,我準備榨蔬菜汁和雞肉餡,若蘭則在我的指導下,把洗乾淨的包菜撕成塊,放進手動絞菜機,轉得不亦樂乎。

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參與勞動的習慣,孩子不僅可以得到鍛鍊,改掉懶惰的習慣,而且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如果孩子幫忙做了某件事,家長要及時肯定孩子的勞動,讓他知道他的幫助很重要,他就會有自豪感,認為勞動是有意義的。

讓孩子參與做飯,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自理能力,也能讓孩子體驗到勞動的辛苦,懂得珍惜飯桌上的一菜一蔬,感恩家人的付出。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2、讓孩子理解食材,培養健康的飲食觀念。

還在為孩子吃飯挑食發愁?那就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來吧!暢銷書作者Jill Castle是一位註冊營養師,也是一個4歲孩子的母親,她經常與孩子一起製作美食,在她看來:“動手實踐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學習方法,讓孩子參與廚房工作,潛在地影響著他們對食物營養和美味的偏好。”

在做飯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品嚐正在處理的食材,或者藉機和孩子討論食材的味道,以及健康食材是如何促進身體成長的。有研究表明,孩子會更願意嘗試自己參與制作的美食,更加容易和欣然地接受新的食物。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原料準備

這次我們準備包彩色餃子,所以,我準備了菠菜、胡蘿蔔和紫甘藍,用來榨汁和麵。胡蘿蔔、菠菜都是若蘭吃慣了的蔬菜,但那個紫甘藍,若蘭卻很不喜歡。尤其是看到過濾出來的紫黑色的菜汁,若蘭帶著疑惑的表情問我:媽媽,這個能吃嗎?不會有毒吧?

我告訴若蘭:這個紫色的菜叫做紫甘藍,和你剛才絞的那個包菜(也叫蓮花白、甘藍菜)是同一類,味道也差不多,吃起來脆脆的,非常可口。它裡面含有很多的維生素C,能夠維持身體的免疫系統,防止生病。

它之所以看起來是紫色的,是因為它富含花青素。這個花青素,非常的神奇,一會兒媽媽要用它給你變魔術,特別有意思,你肯定會喜歡的。若蘭聽說之後,立刻對這種新蔬菜充滿了期待。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在孩子們參與做飯的過程中,家長還可以與他們交流一些重要的健康資訊,比如:食物裡面含有的營養成分,食物的熱量,不同的食物應該怎樣用健康的方式烹飪等等,逐漸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觀念。

若蘭指著過濾完了蔬菜汁的殘渣問我:“這些現在要倒進廚餘垃圾桶嗎?”我告訴若蘭:這些殘渣中也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而且比過濾出來的蔬菜汁還多了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蠕動、減少食物在腸道中停留時間,在保持消化系統健康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不能丟棄浪費。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若蘭問:這些不丟掉,怎麼吃呢?我告訴她,如果平時做彩色麵條,蔬菜汁榨好之後是不用過濾的,直接用來和麵就行。我們今天要做餃子皮,如果不過濾的話,會影響餃子皮的筋度,煮的時候容易破。這些過濾出來的蔬菜渣也可以混合在餃子餡裡面,葷素搭配,營養又美味。

若蘭說:可是,我就喜歡香菇包菜雞肉餡,不想把這些都放進去。我說:媽媽知道呀,所以媽媽先把它們收集起來,明天給你做蔬菜餅,若蘭立刻歡呼道:我喜歡媽媽做的彩色蔬菜餅,我們明天早餐就吃它吧。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這裡插一句:如果孩子不愛吃蔬菜,把蔬菜剁碎,用來和麵做彩色麵條、饅頭,或者混合在肉餡裡,做成餃子、包子、菜肉餅,都是不錯的辦法。

請孩子協助您一起做飯,孩子不但能有參與感,同時也能因此瞭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如果孩子有想要在烹飪過程中加入自己創意的意願,比如放入某種當季的水果或者蔬菜,或者把麵糰揉成奇異的形狀,也儘可能放手讓他嘗試吧!即使最後的味道並不如你想的,也要表揚孩子的努力。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廚房裡的科學實驗課:蔬菜汁“變臉”,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準備好了蔬菜汁,我拿出2只透明玻璃杯,給其中的1只裡面加入了一小勺食用純鹼,用少許清水化開,另一隻玻璃杯中倒入了1/3的紫甘藍汁。然後告訴若蘭,媽媽要開始“變魔術”啦!

我先給那隻裝著紫甘藍汁的杯子里加入了1勺白醋,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原本深紫色的紫甘藍汁變成了枚紅色,若蘭“哇”地叫出了聲!

接著,我往裝著純鹼水的玻璃杯中倒入了1/2的紫甘藍汁,杯中的液體立刻變成了藍綠色,若蘭又是一聲驚呼。

最後,我給剩下的紫甘藍汁中加入了小半勺鹽,搖晃了幾下,杯中並無顏色變化。

這時候,若蘭從驚訝中醒過神來,問道:媽媽,為什麼那兩隻杯子中的蔬菜汁變了顏色,你手裡的這個不會變色呢?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紫甘藍汁變色實驗

我表揚了若蘭觀察得很仔細,然後告訴她:媽媽剛才告訴你了,紫甘藍裡面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對環境的酸鹼很敏感。我指著變紅的那杯液體說:花青素在酸性環境下,會變成紅色。媽媽剛才給這一杯裡面加了白醋,白醋是酸性的,所以它就變紅了。除了白醋,你平時喝的橙汁、草莓汁等,它們都是酸性的,把它們倒進去,紫甘藍汁就會變紅。

然後,又指著藍色的那杯液體說:花青素在鹼性環境下,會變成藍綠色。媽媽剛才加的鹼水、還有蒸饅頭用的小蘇打,超市裡賣的蘇打水,這些都是鹼性的,所以它就變藍了。

最後,我搖了搖手裡的那一杯,對若蘭說:媽媽給這一杯裡面加了鹽,鹽是中性的,所以它不會變色。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若蘭才剛剛3歲半,我也沒指望她能聽懂這麼深奧的道理,只不過是透過這種方式,讓科學實驗更顯趣味,藉此激發孩子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以及對未知事物探究的興趣而已。

看到若蘭睜著迷茫的大眼睛,我笑著安慰道:你現在還小,聽不懂沒關係,等你再長大一些,就能明白了。你看,生活中充滿了科學與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呢。你在幼兒園裡,老師不是也教你們做實驗了嗎?透過這些實驗,你就能發現很多神奇的奧秘。

科學就在身邊,各種現象隨時隨地發生,如何認識、掌握、驗證它們,是我們必須探究、學習的核心所在。現在很多家長都很注重開發孩子的科學思維,希望透過教育引導、實驗操作,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想象力及動手能力。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透過遊戲的方式,寓教於樂,不知不覺中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興趣引導+遊戲化學習方式,寓教於樂,在遊戲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英語是現在每個孩子都必須學習的第二語言。0-6歲是孩子學習語言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所以,若蘭的英語啟蒙也已經提上日程。

任何啟蒙學習要孩子自願並樂在其中,都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以快樂為本。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的指引,做起事來事半功倍。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若蘭從小對顏色特別的敏感,1歲多的時候,就能夠分辨出一二十種顏色,所以,若蘭的英語啟蒙,就是從各種“顏色”開始的。

各種顏色的蔬菜汁都已經準備好了,我先依次指著每一杯蔬菜汁,讓若蘭辨認顏色,接著讓若蘭說出每一種顏色對應的英語單詞,然後換成我說一個單詞,若蘭要快速指出對應顏色的那一杯蔬菜汁,同時說出它是什麼汁(主要是紫甘藍調出來的3種顏色不好記)。邊玩邊學,若蘭玩得很開心。幾圈玩下來,若蘭就將這些單詞牢牢地記住了。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揉好的彩色麵糰,藍色比較淡

認完了顏色,我們開始揉麵團。我負責揉麵,若蘭負責往麵粉裡面倒蔬菜汁,先快後慢,一邊倒,一邊用手指去戳麵糰的軟硬程度。試探了幾次之後,若蘭就大概掌握了麵粉和蔬菜汁的比例,和我配合得很好了,5塊軟硬適中的麵糰,很快就揉好了。

認知發展心理學研究證明,3-6歲是兒童智力發展和思維模式建立的最佳時期。學習數學,能幫助兒童的思維模式從具體形象思維模式發展到更高階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孩子的邏輯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夠對孩子進行及時有效地引導,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數學的樂趣,就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而廚房恰好是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的好地方。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和好了麵糰,還剩下一些蔬菜汁,趁著醒面的空擋,我和若蘭玩起了調色遊戲。其實,這個遊戲,我之前和若蘭用畫畫顏料玩過,若蘭已經掌握了好多種調色方案,比如:紅色+黃色=橙色,黃色+藍色=綠色,紅色+綠色=紫色(黑色)。。。 。。。

若蘭把剩餘的蔬菜汁相互混合,當加過白醋和加過鹼水的兩杯紫甘藍汁混合在一起的時候,顏色漸漸接近原來的紫甘藍汁了,若蘭叫著“媽媽,這個又變回來了”,我告訴若蘭,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紅色和藍色混合,可以調出紫色;二是白醋和鹼水混合在一起,酸和鹼就中和了,變成了中性,花青素在中性溶液中是不會變色的,所以,它的顏色就又變回了紫色。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很快,若蘭又發現了,這次調出來的顏色,並不像之前用顏料調出來的那麼純正(為若蘭的觀察能力點贊),我告訴她,因為蔬菜汁的成分要比畫畫的顏料複雜得多,很多成分還會相互產生反應,會對最終呈現的顏色產生影響。在做科學實驗的時候,這些干擾因素,有時候也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

想要讓孩子得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個學科直觀的感受和學習嗎?那就和孩子一起走進廚房,實踐出真知,培養學霸學神,從做飯開始!不但能享受美味,還能讓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瞬間提高,又能夠享受與孩子歡樂的親子時光,何樂而不為呢?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食育,以食育人,以食啟智,以食養德!家長懂食育,孩子更優秀!

“食育”一詞最早於1896年由日本著名養生學家石冢左玄提出,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養生法》中指出:“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和多元化,兒童“食育”正走進家庭教育視野。

食育,簡單來說,即關於食物的教育,關於“吃”的教育。民以食為天,“食”的問題首先關係到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幼兒期是塑造孩子膳食習慣的關鍵期,幼兒期的膳食習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膳食習慣和生長髮育,以及性格養成。食育是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是習慣培養,是文化傳承,是生存之本、教育之本。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以食育人,讓孩子認識食物、瞭解食物生長的環境、進入食物加工製作的場景和參與相關實踐,從小逐步學會正確地與食物相處,從小建立孩子們的健康飲食意識,樹立科學健康觀,培養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是食育最基礎的內容和教育意義。

以食啟智,透過食物的“五感體驗”促進大腦發育,鍛鍊動手能力,促進手眼協調,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探索興趣;從食物科學培養孩子洞察背後本質的能力,在食育課堂遊戲中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對食物的分辨和分類能力;在食物造型與拼搭中培養美的藝術;把人與食物關係的科學知識納入系統的啟蒙教育與啟蒙培養,並從中不斷獲得求知興趣與生活愉悅感。食育是一個包容性很強,可以融合各學科的教育,它的豐富多樣性讓你和孩子在教與玩的過程中其樂無窮。

以食養德,在用餐禮儀中學會尊老愛幼、文明禮貌,在種植和廚房小能手的幫廚過程中培養獨立、勞動、感恩的能力,從承擔團隊角色和食物製作裡獲得統籌規劃與責任心的培養等。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擁有營養師和媽媽雙重身份,全網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二胎媽媽,自媒體品牌“凌晨爸媽”創始人夏風輝,長期深耕兒童心理學、兒童健康、早期教育等領域,對食育長期觀察,多次出國深造食育知識,將世界各國的食育實踐與自身5年育兒思考心得相結合,寫成了《食育:讓孩子好好吃飯的家庭教育課》一書。

在這本書中,作者利用心理學、教育學、營養學知識,從一個全新的育兒角度,向父母介紹食育的重要性。書中包含大量生活案例,並詳細提供了各種指導“乾貨”,手把手指導家長在家庭的各個場景中如何對孩子開展食育,如何透過食育解決孩子吃飯難題,並進一步透過食育提升孩子的素質教育、能力教育。

食育分享:寶媽和孩子一起包餃子,順帶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課

比如:如何給孩子新增輔食,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進食,如何透過食物開啟孩子聰明的大腦,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食物觀,如何改進孩子的餐桌禮儀?

帶孩子去菜市場要準備什麼,帶孩子下廚房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如何透過食物對孩子進行“五感教育”,如何透過食物給幼兒進行數學啟蒙。。。 。。。

最後,書中還提供了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獨立完成或與父母共同完成的各種與食物互動的活動及菜譜,父母可以直接借鑑,或舉一反三,快速應用到孩子的教育中。

這本《食育:讓孩子好好吃飯的家庭教育課》原價69元,現在活動價僅需49。9元。有興趣的家長,點選下方連結,即可下單。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