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2021-06-25由 啟發童書館 發表于 母嬰

有一個女孩名叫“菲菲”,她是繪本界的“小明星”。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其實,她就是你熟悉的一個小女孩,她有時會生氣,有時會受傷,有所有孩子擁有的快樂時光和對未來的憧憬,也有所有孩子都會遇到的壓力與困惑。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菲菲的創造者是國際繪本大師——

莫莉·卞

莫莉·卞是一位屢獲大獎的作者、插畫家,她的作品充滿活力,作品裡的人物散發著充滿力量的光芒。

她擔任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專屬畫家及顧問,曾遠赴亞洲及非洲的偏遠城市工作。她遍歷世界的豐富經驗,孕育了其對民間故事的喜好,也造就了其繪畫風格中的多元面貌。

莫莉·卞的創作量不算驚人,但作品卻屢獲殊榮與推介,曾榮獲三次凱迪克獎、一次格林納威獎。

這次菲菲又遇到了什麼事情呢?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一個下雨天,喜歡種菜、逛樹林的菲菲不得不在房間裡玩她不太擅長的拼圖遊戲。她想把七巧板拼成一個正方形,這不是誰給她的任務,而是她自己想嘗試的挑戰。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孩子們很容易發現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到一個舒適區,並且很享受在裡面自信自足的感覺。

但是,他們也會試探著走出舒適區,去觸碰一下陌生的或者不擅長的領域。

如果成功了,他們就會獲得更多自信和勇氣,並且繼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擅長的領域

如果失敗了,或者得到來自外界的否定、嘲笑甚至指責,他們往往會退回到舒適區,以免再受到打擊。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很不幸,菲菲的嘗試還沒有成功,聰明的姐姐就出現了。

她不僅用自己擅長的能力飛快地幫菲菲拼好了七巧板,還下了一個結論:菲菲不夠聰明。

其實,菲菲的探索不是失敗,只是尚未成功。可是,姐姐的聰明和結論卻阻斷了她走向成功的道路。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哥哥、姐姐或更有能力的同伴都不知不覺甚至滿懷熱情地扮演了菲菲姐姐的角色。

想想看,你有沒有不經意間幫助踮起腳尖想要努力夠到桌上玩具的孩子,輕而易舉地替他們把玩具拿到手裡。

這時,有的孩子會很高興,心滿意足地拿著玩具去玩;但有的孩子會非常生氣,甚至會大哭大鬧,要求你把玩具放回去;還有的孩子會接受玩具,卻默默地躲到一邊發脾氣……孩子們的反應各不相同,這和他們的先天氣質有關。

生氣的孩子的反應會讓你感到不解:我明明滿足了他的要求,他為什麼還要大哭大鬧呢?

這就是我們沒有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他那個時候想要的不僅僅是玩具,而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夠到玩具的成就感。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剝奪了這份“榮耀”

如果你後面再補上一句:“你太矮了,夠不到。”或者大驚小怪地嚷嚷:“哎呀,小心點兒,別把桌上的東西碰倒了……”這時候,你能瞭解被你打擊的孩子有多受傷嗎?他們心裡很可能這麼想:“我真的做不到嗎?我真的不行嗎?我真的很沒用嗎?”就像這本書裡的菲菲一樣。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幸運的是,菲菲有一位好老師——莫瑞老師,她是理解兒童的高手。或許應該這樣講,因為她理解兒童,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老師。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當菲菲帶著對自己的懷疑來到學校、走進教室時,莫瑞老師正在和同學們討論“聰明”這個話題。

莫瑞老師向學生們丟擲了一個問題,怎麼才能變得更聰明?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有的人認為聰明是天生的,有的人認為聰明是可以透過勤奮練習獲得的,即使在學術界,這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但是在教育領域中,我們傾向於一種簡單的判斷方式——和自己比聰明。即便聰明有天生劃定的範圍,但是經過努力思考和勤奮練習,我們還是可以在自己天生的範圍內達到最高水平,這不是更好嗎?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莫瑞老師透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讓大家相信可以透過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讓自己的大腦變得更強大、更聰明。然後,莫瑞老師請學生們解答一個關於形狀的數學題。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菲菲在前一天剛受到“自己不夠聰明”的打擊,現在一聽到數學題,大腦一片空白,無從答起,心裡只有對自己的否定,不願嘗試解題。

菲菲的同學——小安和寶兒都在用自己的辦法解題,也鼓勵菲菲,請她行動起來。但是,很快,他們自己也陷入了一片思維混亂。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莫瑞老師把同學們的一切都看在眼裡,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刻,她用溫暖而有力的話來鼓勵大家。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於是,在莫瑞老師的引導和激勵下,菲菲和她的朋友們,無論是否擅長數學,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解答問題的方法。孩子們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更明白瞭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止一條,還學到了一句具有魔力的話——

快了

快了,就是馬上、即將、幾乎接近正確答案的意思。如前所述,他們並不是找不到答案,而是正在接近答案的路上;他們並沒有失敗,而是正在走向成功。

菲菲不僅自己學會了這句具有魔力的話,還能用這句話去鼓勵他人。在老師的幫助下,她獲得了自信,學會了自我激勵的方法,更學到了一種發展地、積極地看待事物的態度。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在《菲菲真的不行嗎?》裡,我們可以讀到的“兒童理解”和“教育智慧”。

假如我們每個大人都這樣看待孩子和所有尚未成功的人,假如我們把這種態度傳遞給年輕一代,我想,這個世界上將會有更多聰明人,也將會有更多孩子擺脫“我不行”的魔咒。

書中提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作者的後記裡,她討論了創作第三本“菲菲”的靈感來源,並解釋了“固定”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區別。

固定型思維模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這樣的話,我們往往害怕失敗,擔心自己看起來不那麼聰明,而且不太願意接受挑戰,發展潛力會受到限制。

一個有著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認為智力是與生俱來的,在出生時就確定了,不會改變,由此決定了一個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所以當他們遇到難題時,會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很容易放棄。

VS

成長型思維模式

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

離不開個人努力

,這個

世界充滿了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挑戰

,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我們相信透過努力可以提高智力和能力,困難和失敗可以幫助自己進步,我們會對學習充滿熱情……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成功來自

努力

有效的策略

。如果孩子們覺得自己的智力是可塑的,每當他們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去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形成新的、強有力的聯結,他們將來遇到有挑戰性的任務,會奮力堅持下去。

成長型思維模式不但決定了孩子面對困難和挑戰的積極態度,還將透過激發更活躍的大腦活動,提高孩子的智力。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在這個故事的開始,菲菲不太擅長拼七巧板,也不願意積極思考去解數學題,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很沮喪……

但是在故事的結尾,我們都相信她在今後遇到難題時,一定會不斷去嘗試新的解決方法,因為她相信自己一定行!她變得更自信,願意再次迎接挑戰,同時還去鼓勵他人。

可見,培養孩子們良好的思維模式,我們嘴裡的那句有魔力的話,將對他們的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讀完繪本,別忘了和孩子一起玩玩益智遊戲,比如七巧板,鍛鍊他們的大腦。

你會發現每個孩子都“

能行

”,只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探索、足夠的機會失敗,他們就能用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走向屬於自己的成功。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相 關 繪 本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育兒路上,一句話的魔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