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普遍更親奶奶,別怪孩子“養不熟”,只是因為姥姥做不到這些

2021-06-22由 母嬰說事 發表于 母嬰

根據最新公佈的資料,我國老人需要幫忙照顧第三代的佔比為66。47%左右,上幼兒園以前,

即3歲之前,大部分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照顧。直到上幼兒園之後,由老人撫養的比例才會下降至45.8%左右。

除了隔代教育矛盾外,也衍生出了孩子偏愛某一方老人的情況,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易出現問題。

孩子普遍更親奶奶,別怪孩子“養不熟”,只是因為姥姥做不到這些

劉阿姨生育了一兒一女,因為女兒比兒子結婚、生育早一些,所以王阿姨前兩年都是與女兒同住,幫忙照顧外甥軒軒。後來兒子也成家並生育了孫子童童,王阿姨便搬到了兒子家,幫忙照顧童童,而軒軒的奶奶也從老家趕來照顧他。

剛開始時,軒軒還是十分依賴王阿姨的,基本每天都要與王阿姨影片,

週末時女兒也會帶著軒軒來到弟弟家與王阿姨見面

。當時軒軒的奶奶還有些吃醋,覺得軒軒過於依賴王阿姨。不過半年後,軒軒已經很少主動找王阿姨,只要奶奶陪伴了。

孩子普遍更親奶奶,別怪孩子“養不熟”,只是因為姥姥做不到這些

軒軒的變化無疑令王阿姨有些失落,畢竟自己盡心盡力照顧軒軒兩年。“是不是軒軒的奶奶跟他說了什麼啊?不然他怎麼越來越不親近我了呢”,王阿姨向女兒說出了自己的疑惑。而女兒聽到後直接反駁:“媽,您也不能怪軒軒,

每次和軒軒影片的時候,你都是說了幾句便匆匆掛電話去照顧童童。

兩個孩子待在一起的時候,你總是一直強調讓軒軒讓著童童,

零食也是優先給童童吃

。我們大人知道你是因為童童年齡比軒軒小才這樣處理,但是軒軒才3歲,只會覺得你只愛童童。尤其是有了奶奶全心全意的照顧作為對比。”

孩子普遍更親奶奶,別怪孩子“養不熟”,只是因為姥姥做不到這些

不少人都說外孫是“白眼狼”,有些地方甚至流行著“抱外甥不如抱門墩”的說法,其實這是對外孫的誤解。有研究表明,

孩子在3歲後隨著心智不斷髮育,感情也會開始更新,感知也會更強,誰對他好、陪伴的時間長,他便親近誰

孩子普遍更親奶奶,別怪孩子“養不熟”,只是因為姥姥做不到這些

雖然姥姥一般都會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是外孫還是孫子,自己都會一樣疼愛。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姥姥總會在無意間更偏向於孫子,在二者間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正如李玫瑾教授總結的那般:

“誰對孩子更加包容、有耐心,孩子便會更親近誰。”

孩子普遍更親奶奶,別怪孩子“養不熟”,只是因為姥姥做不到這些

此外,哪怕孩子由姥姥照顧,也有可能更親奶奶。因為孩子天天與姥姥待在一起,姥姥難免會教育、管教孩子,而奶奶隔一段時間才見到孩子,對孩子必然是有求必應,十分寵愛。兩者對比之下,

對於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來說,自然會更親近奶奶。

以上幾個方面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心智以及心理特點,

讓他們對大人的態度十分明確,進而表現出非黑即白的感情偏向。

而為了保證孩子能與每一位老人都能保持親近,不讓老人心理上有落差,建立良好的祖孫情誼。不管是作為孩子的父母還是老人,都要對孩子適當的教導,調整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模式。

孩子普遍更親奶奶,別怪孩子“養不熟”,只是因為姥姥做不到這些

如何讓孩子避免成為“白眼狼”呢?

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提起爺爺奶奶還是姥爺姥姥都應該一視同仁,教導孩子養成敬愛長輩的態度。

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詆譭任意一方,讓孩子對老人有所誤會而疏遠了老人。

而作為孩子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不能抱有希望孩子更親近自己而對孩子寵愛無度,以攀比的心理對待孩子,一方老人給孩子購買了禮物,另一方便要給孩子購買更貴的禮物。這樣的心態,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很容易讓孩子變得過於看重金錢,忽視感情,長大後很可能變得唯利是圖。

孩子普遍更親奶奶,別怪孩子“養不熟”,只是因為姥姥做不到這些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們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是平等、一視同仁的。不管是孩子們發生爭執還是給孩子們準備禮物等,都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更不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過於偏愛男孩。否則,就不能責怪孩子更親近對自己好的一方老人了。

到了晚年,能含飴弄孫,且家庭氛圍溫馨、和諧,達到孝子慈孫的景象,是所有老人的期盼。

而期盼能否成真,還是要有賴於老人平日裡與孫輩們的相處以及兒女們對孩子的教導。

如果老人對孫輩們照顧有加,且公平對待,兒女們注重教導孩子養成敬愛長輩的良好品格,那麼孩子們自然會親近老人,不會成為所謂的“白眼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