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崇建隨筆:為何對話進不去?

2021-06-14由 家和心理 發表于 母嬰

對話的誤區

昨日午後線上課,課程是三小時,實在是個考驗,對著兩臺計算機,三個畫面排程,要看學習者留言。

課程中提到一個案例,已徵得當事人同意,我用來與學習者互動。

這篇案例結局,我已寫成了文章,結果讓我感動,但是3千多字,我分享一部份,關於對話的誤區。

因為常有人來問,為何對話進不去?

崇建隨筆:為何對話進不去?

對未守承諾的孩子—表達接納與關懷

一位媽媽來聽演講,表達教養的困難,已經用「好奇」對話了,孩子也依然故我。

孩子怎麼了呢?媽媽提到「依然故我」,那是帶著批評的詞。

媽媽帶著女兒來,投訴女兒不認真學習,浪費大量時間上網,媽媽雖然學了對話,但是用在女兒身上無效。

16歲的女孩,站在媽媽身邊,看來想逃離現場,不斷望向窗外,臉上顯露不耐煩。

目標導向期待,就難關心人

媽媽遞了張紙條給我,上面記錄了母女對話,看來這是認真的媽媽。

媽媽:「媽媽有話想跟妳談?可以嗎?」

女兒:「你要說什麼?」

媽媽:「你不是答應媽媽,要減少上網的時間嗎?」

女兒:「對呀!」

媽媽:「但是你最近上網的時間又變長了。」

女兒:「有嗎?我覺得還好。」

媽媽:「像昨天一直掛在網路上,喊妳吃飯,妳也不吃。」

女兒:「我知道了。」

媽媽:「你不能總說知道,但是做不到呀,這樣是不守信用吧?」

女兒:「妳每次都這樣,很煩ㄟ~我又沒有……」

媽媽:「如果妳都遵守承諾,又怎麼會覺得我煩?」

女兒:「我又沒有不遵守,你為什麼只會罵我?」

媽媽:「我剛剛哪一句罵你了?是你罵我吧?」

女兒:「妳先這樣說的。每次妳都這樣。」

媽媽:「我又怎麼樣了?我就事論事,不是嗎?」

我看完了記錄,媽媽跟我訴苦,補充說明她的困難,她已經盡力了,用好奇對話,但是女兒「依然故我」。

我問媽媽關於這段對話,目標是什麼呢?

媽媽迴應:「讓女兒遵守承諾。」

崇建隨筆:為何對話進不去?

談話的目標,決定著對話質量。

媽媽的目標,若不是關心女兒,那麼對話常難以為繼,女兒也不容易改變。

當媽媽的目標,為讓女兒遵守承諾,起手勢的問話:「你不是答應媽媽,要減少上網的時間嗎?」

這一句帶著質問的語句,讓對話一步一步推向死衚衕,短短几句話進入「爭辯」。

媽媽的問話,可視為解決問題,或者導向自己期待,都是對話的地雷。若對話目標不是關心人,探索人發生了什麼?

問題通常也難以解決,即使解決了,也如打地鼠一般,問題又從他處衍生。

「沒人願意沉淪」

女孩站在一旁,看來很不耐煩。

我沒有跟媽媽說明,直接詢問女兒:「妳還好嗎?」

女孩沒有回答我,一股煩躁的表情,流露在身體反應上。

我接著關心她:「媽媽這樣說,妳會感到煩嗎?」

女孩哼了一口氣,開始了抱怨:「她每次都……。」

帶她說到一個段落,我核對這些不好的經驗:「她以前常這樣說呀?」

女孩顯得更生氣了:「對呀!她每次……」

這裡的對話要素,使用的是好奇、傾聽、回溯,我在她的抱怨裡,點出她的情緒,讓她說她的生氣、委屈與受傷,這是讓她述情,感覺自己被同理。

我同理了之後,問她:「那妳怎麼辦呢?」

這句話是問過去的應對,能讓我理解更多,也讓女孩自我覺察,感到被更深的理解。

女孩彷佛訴盡痛苦,反而嘆了一口氣:「我只好不講話呀,也故意不想離開網路……」

崇建隨筆:為何對話進不去?

我挺驚訝這個答案,但也深知很多青少年,都有這樣的內在運轉。在父母的「壓力」之下,並未讓孩子脫離沉痾,反而會強化「負向」行為,也就是女孩說的「故意不想離開網路」。

頂部